题记:
我这回到湖南,实地考察了湘潭、湘乡、衡山、醴陵、长沙五县的情况。从一月四日起至二月五日止,共三十二天。。。——毛主席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
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。本文写作,来自两位作者实地考察,但行文中,时刻面临如何回应“广东缺乏德奥音乐观念”以及“国产品牌上不了台面”的偏见。
行文假借主席“考察报告”的立意,只为博得大家会心一笑,如有雷同,请勿对号入座。
2019年6月16日,我和古强进行了一次“南巡”。路线是这样的:广州、香港、深圳、阳西、佛山、广州,历时7天,然后各回各家,各听各的音响。
本次出游的目的,只有一个,就是在发烧群众基础极好,发烧历史极为悠久,国产品牌风起云涌的广东寻找“德奥之声”,并尝试用进口品牌一个大件(比如DCS ONE)的预算,搭建一套在重播德奥音乐具有HIEND水准的方案。尽管古强(tube2a3)认为,这是缘木求鱼、南辕北辙,因为广东在北京文化人眼里,是一个发烧口水靓碟横行的地方。
《广东发烧运动考察报告》未来将形成一个系列,持续下去。所以,此次出行只是冰山一角,仅形成两集连载。
这是一套打破偏见,以声正名的系统,来自NSR 文杰工作室。
1. 广东是HIFI的策源地
这个行程其实我和古强约定了好几年,但是每次都泡汤。主要是古强缺少动力。直到今年开了这个公众号,古强因普及“德奥音乐”概念,有了大批围观粉丝,获得网红快感后。
对我来说,广东是个迷人的地方:深圳是我的第二故乡(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),而广州,又是我学习发烧知识的圣地。
10年前,30多岁,身强力壮,工作繁忙,出差较多,我最喜欢去的就是广州。总能在出差之余,跑到陶街,泡上一个下午。与各种二手器材进行神交。
在这里,我认识了ALTEC,认识了JENSEN,认识了西电。。。。
陶街什么都好,就是经常遭到老板的白眼。还好,每当套近乎,说我是春版后,老板们都会笑脸相迎。买东西时给没给最好折扣不知道,但是,确实花了不少钱。马克列文森了,奎尔了,车佬了,没少倒腾。
也经常坏,坏得多了,就和老飘(PURER)成了好兄弟。
至今记得某个冬天,买了MARK 31转盘后,和刚到广州扎根的老飘,在这个地方打车去长洲岛1小时叫不到车的情景。后来这台机器,经过老飘的彻底打理,带我度过了非常美好的发烧进阶期。
在这里也遇到过不良奸商,我也能理解任何一个创业者在原始积累时期,必然有原罪这个道理,只要改邪归正,现在生意做得敞亮就行。
和陶街相比,海印却是另外一番光景。
那时候,富盛峰哥已是中国HIFI界一霸了。丹拿至尊铺满了整个门面,所有日本立体声杂志刊登广告的顶级品牌,据说他几乎都经销过。
我也去海印,主要买碟。峰哥的这些顶级门面,我是不敢轻易踏入半步的。
图片来自《试听前线》博客。当时富盛行代理的品牌有60多种,包括丹拿、美国Wisdom、美国天将、德国之声、法国JMF、意大利Audio Analogue爱歌、丹麦Zensati线材、英国Atlas线材等等
峰哥当年也在星海音乐厅搞过这样的盛会,一天三场活动是爆满的——
可见广州人当年对HIFI的热情。
展示的是丹拿。
很长时间里,峰哥都是丹拿的代理,说起这些,他至今还是颇为自豪。
1996年北京的丹拿活动。
当时,这些东西,离我比较遥远。印象中,我还是进去过一次的,也报上春版小名。看店的伙计,翻了一下白眼,说,什么是春版?所以我更喜欢陶街。
后来陶街没了,据然壕说,大约在2014年,一场大火后,陶街给关了。以然壕为代表的二手商小老板,就去了高盈。
这时候,我也从新烧成长为一名老烧。即使去逛,也只看不买,碰到心情好,吹吹牛逼,摆摆架子。
有一次,看到一个银头老天朗,我端详了一会,伙计以为我是金主,笑着迎上来,他说,这个16寸单元很靓声的。
我作为天朗最积极的考古队员之一,立马告诉他,这是15寸的,天朗从来没有出过16寸单元,只有15,12,10!然后开始滔滔不绝。。。
喜欢这种杂乱无章的店铺陈列
三三两两进店的发烧友,都被我广博的知识所折服,围了好几层。不得已,时间到了,我要赶飞机回上海。
他们崇拜地看着我,问我是谁,我说,我是春版。。。。然后拖着纯正的德国RIMOWA顶配的拉杆箱,昂首挺胸赶飞机去了。这时背后一句也听不懂的粤语响起,也许他们在说,这是个傻逼吧。哈哈
所以,我作为一个生在北方的上海人,最喜欢的城市却是广州。广州的二手店铺满足了我初烧阶段对顶级发烧器材的所有想象。
2. 我们的偏见
当然,广东在90年代起,也慢慢诞生了很多国产HIFI器材品牌。不过,我和绝大多数发烧友一样,从来不在乎。
这么多年来,我宁愿玩坊间传说的土炮,比如叶立的8PR,赋格的845,老飘的末日狂花10周年解码器,也不愿意了解一丝关于 “国产大牌”的知识。
赋格品牌的845。用211推845工作状态750V。
有位朋友出国,曾经把他用过的国产知名靓声胆机,送给我,因为不好拒绝,看在发烧友一场的情谊,就收下了。作为礼物是不能卖的,声音确实也不怎么样,从来不用,只能摆在HIFI房间。有人来家访时,我就找一快废旧的窗帘,把它盖起来,生怕有人看到,有损我的光辉形象。
这种心态是我这样中烧(系统发烧投资100万以下)的普遍心理——鄙视国产器材,对洋炮,土炮、甚至复刻洋炮的土炮,却毕恭毕敬。也算是我们这一代发烧友的劣根性吧。
身为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科班出生,浸淫德奥音乐唱片文化20多年的古强呢,有着另外一种偏见。他对这次出行的目的,是否定的。
他说,你去广东找什么德奥之声?!那是邓丽君、蔡琴、童丽的天下啊。你难道期待听这些音乐长大的设计师,能设计出具有德奥音乐气质的HIFI产品?
此次出行,谋划已久,我自然心中有数,但架不住他老这么说,也心虚起来:万一老古当场翻脸,在热情好客的广州烧友HIFI房大谈,德奥之声应该如何如何,给人下不了台,该如何是好?
好在古强是一位美食家,广州烧友好饭招待,想必他也不会那么固执吧。我们这次《广东发烧运动考察报告》实际上是由几次家访组成。
3. 怎样才算德奥?
有人说,判断一套HIFI器材声音好不好,属于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并没有标准。但,我们不这么看。
古强和我一直认为,德奥音乐的重播,就是一个很高且便捷、明确的衡量标准。无论你是廉价土炮,还是天价大牌,或者使用了什么奇技淫巧,先过了这类型唱片,再谈别的。
EXTON,这家日本公司的唱片,曾经被国内大烧忽略。
而能过这类唱片的系统,也必然能播好其他。口水歌更是不在话下。
如果按照这个标准,就必须追溯到源头,什么样的唱片录音才算是德奥?才配得上考验一套系统?一定是TAS榜吗?还需要经常翻看“XXX棒喝”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
99%的古典音乐唱片,都是考验系统是否德奥的利器,并不需要试音碟!而试音碟却让本来孱弱的系统,仿佛如服下伟哥。
我们的“德奥”标准如下——
标准1:
要有足够的声压且不失真、宽广的声场、中低音以下优秀的能量、质量、层次、表现力。
我们可以看到管弦乐队能量的来源,大多在中低频区域,定音鼓,贝斯等等,这个区域重播的质量,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气质。
大型管弦乐极致作品以两个为代表:一个是马勒的《千人》,另外一个是勋伯格的《古雷之歌》。舞台人员上千人,后勤保障不计其数,每次演出需要动用几个卡车搬运乐谱!
在西方音乐史上,乐队规模的扩大,始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,在大型管弦乐中加入了声乐声部。瓦格纳的《指环》把这种规模大大推进了一步,为此还建造了拜罗伊特剧场。
标准2:
必须在做到第1点的同时,能播好巴洛克音乐,特指用古乐器演奏的。
我们知道古乐器在材料和发声原理上,都没有现代乐器的爆发力和华丽感。以鲁特琴为例,非常朴素,透明的声音,这要求系统必须是细腻的、纯净的。这和第1条形成一对对立统一的要素,如何获得平衡是衡量一个德奥系统的核心。
标准3:
优秀的声乐,特别是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表达。
舒伯特为代表的德国艺术歌曲,一架钢琴,一个人声,虽然简单,但是覆盖了HIFI系统重播的几乎所有音域,而且在定位,气氛,质感各个方面都具有极高的要求。
Schubert at the piano. Painting, 1899, by Gustav Klimt ( akg-images / Erich Lessing )
按老古的说法,深受香港影响,以发烧口水歌闻名的广东,HIFI系统是否能经得住这三大标准的考验呢?